日前,“宁波全域一码通”在宁波正式全面推行,全市共有400余万人注册了“甬行码”,其中280余万人在微信平台注册,另外120余万人在支付宝上注册。
根据宁波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发布的《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的通告》,全市所有村(小区)对持有“甬行码”绿码或“甬行证”的人员,在亮码或亮证、测温后,一律予以放行。“宁波全域一码通”采取动态管理,根据后台大数据的研判,个人“健康码”状态会每日自动更新。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“甬行码”(微信版)最早的雏形是从宁波鄞州区演武社区诞生的。“幕后推手”就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陈根浪博士团队,二维码背后是整个团队近300个小时的付出。
演武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区老旧小区,社区老年人多、外来人口多、人口流动量大。陈根浪就住在演武社区,他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工作,带领着智慧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工程团队。
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后,陈根浪经常在小区门口看到,社区工作人员手工登记小区居民信息,工作量相当大。“我不能像医务人员一样去一线,就想着用自己的专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。”陈根浪想为为演武社区搭建一个信息化平台,帮助社工做好防疫。
陈根浪的研发团队有13人,他们夜以继日地花了40多个小时,终于在2月4日凌晨开发了“社区疫情防控及风险分析平台”1.0版,功能主要包括小区居民信息注册、小区居民出入登记和社区疫情风险分析等。
该系统先后在宁波80余个小区推广。2月6日,他们又推出了“2.0版本”,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在家测温上报,还有疫情分析和运动轨迹查询,能更有效地做好小区居民分类管理,后台还可形成疫情风险分析模型,指导社区疫情防控。
2月7日下午,宁波公安系统的工作人员找到了陈根浪,希望“一码通”能在全市推广。“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公益想法,没想到能在全市推广,帮助更多的人,这一点让我们的团队更有动力了。我们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,对系统进行相应优化调整。”陈根浪介绍。
运行期间,研发团队一边跑现场调研社区新需求和疫情防控新要求,一边加班加点优化系统,先后完成4个版本的升级改造。居民关心的手机号和身份证数据的安全问题,后台都进行了加密处理。
2月15日上午,又连续奋战了几十个小时后,该系统的“4.0版”出炉,就是现在宁波推广使用的“甬行码”(微信版)。
宁波全面推行“甬行码”的第一天,看着系统运行稳定,陈根浪高兴地说,“第一场仗算是打赢了!”他们团队最大的心愿,就是能提升疫情防控的精准度和效率,给更多的人带来便捷。(中国教育报—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陆灵刚)